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绿茵场上,除了激烈的比赛和球星的风采,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中国品牌与运动员的深度绑定。从球衣广告到个人代言,中国企业的LOGO频繁出现在顶级球员身上,这不仅是商业合作的胜利,更折射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野心。

中国品牌为何青睐世界杯球星?

近年来,包括蒙牛、海信、vivo在内的中国品牌,纷纷斥巨资签约世界杯参赛球员。以蒙牛为例,其代言人梅西和姆巴佩的“双星”组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种策略的背后,是品牌看中了世界杯的全球曝光量——据统计,上届世界杯累计观众超过50亿人次。

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密码

被中国品牌选中的运动员往往具备三大特质:高竞技水平、强个人IP、正能量形象。例如葡萄牙中场B费(布鲁诺·费尔南德斯)代言国产手机品牌,其技术流踢法与品牌“创新”理念高度契合。而女足运动员王霜与某运动装备的合作,则凸显了中国品牌对女性体育市场的重视。

“赞助顶级运动员不是简单的LOGO露出,而是价值观的共鸣。”——某体育营销机构负责人

民族品牌的文化输出

当阿根廷球员穿着印有中文广告的球衣奔跑时,这种“反向输出”打破了过往西方品牌垄断体育营销的格局。更有趣的是,部分海外球迷开始主动搜索这些中国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代言”的转变,正在重塑全球消费市场的认知。

未来,随着更多中国品牌加入体育营销战场,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创新的合作模式——比如运动员参与产品设计,或是基于元宇宙的互动代言。无论如何,这片绿茵场早已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大国品牌博弈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