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冠军奖杯龙泉造!连续七届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均出这里!
2025-09-22 00:05:45 | 赛事主题派对 | admin | 4157°c
11月4日晚
全球规格最高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幕
在赛事的颁奖典礼上
一座净高44厘米
纯手工打造的青瓷冠军奖杯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冠军马克·艾伦手捧青瓷奖杯
北爱尔兰的选手马克·艾伦夺冠后难掩激动之情,在接过独具特色的青瓷奖杯后,他的兴奋更是溢于言表。
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的冠军奖杯有别于其他国际赛事的奖杯,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瓷材质。这座风格独特的奖杯与大赛一起见证了七届选手的精彩表现,而这一款青瓷奖杯的设计者正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
蒋同磊
出生于1963年,龙泉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制作工艺系,师承浙江省青瓷协会会长徐朝兴大师。蒋同磊从事青瓷烧制20余年,是连续七届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的制作者,也是中国博物馆四羊方尊的青瓷创作者。
他是如何与青瓷结缘的?
青瓷奖杯是怎么诞生的?
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
就请和我们一起走进蒋同磊的故事~
“我也说不清,可就是喜欢,打心底里喜欢!”
提起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转投一无所知的青瓷,蒋同磊如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爱好,当你能努力奋斗的时候,为什么不行动呢?”也许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觉得唏嘘的举动,在他自己看来,无非是“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从25岁接触青瓷,心生迷恋,到33岁辞去工作,成立孙坑窑瓷庄,专门从事青瓷创作,蒋同磊便开启了与瓷土为伴,与窑火相映,与青瓷为友的艺术人生。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仅靠兴趣就想做好青瓷创作哪有那么容易。世人只知,龙泉青瓷的制作是水与土的结合、人与泥胎的相容、土与火的烧就;事实上,一件青瓷艺术品需经瓷艺家构思、拉胚、修胚、干胚、上釉等80多道工序的制作后,还要经过1300℃以上的高温才能烧制而成。这些过程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前功尽弃,青瓷精品创作之艰难可想而知。
“别说是制胚、调釉、上釉了,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我都一一实践。”说起创作之路的艰辛,蒋同磊也是颇多感慨。“因为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很难,什么都不懂,拉胚、修胚、调釉、上釉再到窑里去烧,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所以我也走了很多弯路。”好在有幸拜得徐朝兴老师为师父,在师父的指导下,才渐入佳境,付出终有了回报。
“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做最努力的那个。青瓷创作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追求。”蒋同磊掷地有声的这番话,也成了他一生跋涉的信仰。
成功总是眷恋勤奋的人。2012年10月,全球规格最高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在成都举办,精彩的赛事结束后,一座净高44厘米、纯手工打造的青瓷冠军奖杯,吸引了世界的焦点,让所有人为之惊艳。而这,正出自远在千里之外的蒋同磊之手。
“当我信心满满地接下奖杯制作任务后,查阅资料竟发现历史上从没有这样大件的哥窑觚器的记载,心一下子凉了。”到现在仍清楚记得,那时他和厂里的业务骨干,一个月内日夜奋战,边揣摩边改进,历经多次,先后精心制作了26个奖杯模型,几经烧制才得出3个一等品和2个二等品。
烧窑时为了防止火候偏差影响质量,几个人轮流守在窑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虽然艰辛,但当看到冠军捧着这座青瓷奖杯时,蒋同磊还是心头喜悦,觉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正是此次的“冠军秀”,让蒋同磊一夜之间名气大增。但不同于一些艺术家成名之后的浮躁,他始终给人以勤奋朴实之感。人如此,艺亦然。
“从事青瓷创作,不是一成不变,反而你会觉得天天在跟新事物打交道,天天有所得。”蒋同磊做青瓷,不仅仅只是传承,更懂得创新。没有理想与梦想的艺人永远不会进步。从艺这么多年,蒋同磊一直在探索烧制一些具有“蒋同磊符号”的、别具一格的青瓷作品。
《四羊方尊》青瓷哥窑作品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铁胎又是所有瓷器中最难烧的胎,非常容易变形。特别是当作品胎越薄,釉越厚时,成品率极低,往往一窑也烧不出几件好的。”
在蒋同磊作品室里陈列着一个铁胎葵口小盘,正是他精心试验上千次后才得出的第一件紫口铁足的铁胎釉瓷器,釉面晶莹细腻,光泽莹润、可又看不到底,胎体薄处不到一毫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0年来,蒋同磊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淳朴与执着,心无旁骛致力于青瓷创作,他也深知自己的路还很长,他会勤奋努力,争做青瓷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之路上执着前行。
信息报送单位:龙泉市府办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