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的外援思路是否该升级了?J联赛“提携国政策”或是一种启示
2025-11-18 05:15:58 | 赛事主题派对 | admin | 7026°c
【足球外交新范式:J联赛"亚洲战略"如何改写东南亚足球版图】
(倒叙开篇)
当泰国国脚提叻通举起2022年J1冠军奖杯时,这位横滨水手后卫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位登顶日本顶级联赛的东南亚球员。而这场变革的序幕,早在八年前就已悄然拉开。
(政策溯源)
2014年,J联赛启动的"提携国政策"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这项充满远见的制度设计,允许来自泰国、越南等八个东南亚国家及卡塔尔的球员享受"超国民待遇"——不仅豁免常规外援名额,2019年后更可突破出场限制。数据显示,政策实施以来已有59名东南亚球员登陆J联赛,2022赛季同时有12人分布在三个级别联赛。
(战略纵深)
这绝非孤立的球员引进政策。早在政策出台前两年,J联赛就与东南亚各国联赛签署了全方位合作备忘录。新泻天鹅直接将触角伸向新加坡,成立卫星俱乐部参与当地联赛;丰田公司则在老挝万象复制了相同模式。这种"俱乐部外交"与日本产业链东南亚转移的战略步伐惊人一致。
展开全文
(双向赋能)
"在泰国我们踢得太教条了,"现效力J联赛的泰国球星颂克拉辛坦言,"日本足球教会我在电光火石间做决策。"这种技术进化带来双赢:J联赛东南亚转播费三年暴涨500%,泰国单轮观赛人数突破30万大关。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如今半数东南亚国家队由日籍教练执掌,形成人才培育的闭环。
(生态对比)
当J联赛宣布下赛季将实现单场7外援(5不限国籍 1亚外 1提携国)的开放政策时,中超仍固守5外援限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日本96万注册球员对比中国区区8000人的基数,其校园-职业双轨制青训体系更培育了80万青少年后备军。
(中国启示)
泰国足球的蜕变颇具说服力:从昔日惨败日韩到如今能与澳大利亚周旋。中超若想破局,或可借鉴"提携国"模式,借助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将足球交流纳入"一带一路"人文纽带。但真正的课题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好构建包括青训、文化在内的完整足球生态系统?
(前瞻视角)
J联赛主席村井满的愿景正在实现:"通过足球缔造亚洲共同体。"当日本用十年布局赢得东南亚市场时,中国足球需要思考:在开放与保守的十字路口,怎样的选择才能不负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足球大国的潜力?答案或许就藏在邻邦的成功经验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