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届“华熙杯”CO2捕集转化与利用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生物质增值化技术与装备团队的科技类作品“以生物质基可再生吸收剂为纽带的负碳沼气高值化利用系统”斩获全国一等奖。
比赛答辩现场( 张军 摄)
孙涛、张军、汪洋和李复帅4名研究生组成的参赛团队,在工学院晏水平教授和贺清尧副教授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农业低碳发展的需求,从文献调研到试验研究、从系统构建到分析评估,历时2个月共同完成了参赛作品“以生物质基可再生吸收剂为纽带的负碳沼气高值化利用系统”。该作品聚焦“双碳”战略目标,以绿色生产为导向,针对传统沼气提纯生产生物天然气工艺能耗大、成本高、难以实现负碳排放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以生物质基可再生吸收剂为沼气CO2吸收与农业利用的载体,并将多源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料的新型负碳生产模式,为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与CO2固定提供了新思路。
作品模型:负碳沼气高值化利用系统( 孙涛 供图)
本次大赛在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一碳生物技术专委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等指导下,由北京化工大学和重庆大学联合主办,由华熙生物科技公司冠名,旨在促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CO2捕集转化和利用的基础前沿方面的科技能力建设,鼓励与培养新一代科研主力军以及扩大生物化工和合成生物学在科技界的影响力。大赛初赛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和科研院所作品240余项,参赛人数1000余人。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网络初评和决赛会评,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
颁奖会现场(组委会 供图)
参赛团队负责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22级研究生孙涛表示:“在此次比赛中,能将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于国家低碳减排的战略需求,我们倍感荣幸;与其他高校的学子一起竞技与交流,不仅拓宽了科研视野,也给予了我们诸多启发。在未来,我们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 | 孙涛
编辑 | 匡敏
校对 | 徐行 吴晗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hzau_news_center)
原标题:《全国一等奖!》
阅读原文